10月20日,质检总局在京召开全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作座谈会,贯彻落实《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(2016-2020年)》,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,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、迈向中高端。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,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主持会议,质检总局党组成员、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。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卫生计生委、工商总局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。
支树平指出,消费品质量事关民生福祉改善,事关消费持续增长,事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。当前,我国消费品供需矛盾仍然突出,消费品质量供给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,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领导历来高度重视消费品质量,制定出台《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(2016-2020年)》,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,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。
支树平强调,近年来,质检总局一手抓消费品质量提升,持续开展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,一手抓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,将消费品安全摆到质检领域“三大安全”之首。通过实施消费品安全标准“筑篱”行动和内外销产品“同线同标同质”工程、推进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(区)建设、开展消费品生产企业帮扶行动、加强和改进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,推动消费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,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。
支树平要求,要不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,加快实施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;加强企业质量管理,注重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;加强质量品牌建设,大力实施消费品精品培育工程;加强监管制度创新,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抽查制度、检验认证结果责任追究制度、质量监管与贸易便利化相统一的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;加强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提升,打好消费品质量提升的攻坚战,形成质量提升的倍增效应。要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部署,认真贯彻《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(2016-2020年)》,大力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“质量获得感”,让中国经济有更坚实的质量安全保障。
张沁荣发布了空气净化器、智能马桶盖等10类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。她指出,本次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697家企业生产的2712批次产品,合格2448批次,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0.3%。与2015年10类重点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相比,提升了5.2个百分点。智能坐便器、儿童纸尿裤、吸油烟机、电饭煲、木制家具5种产品质量有所提升,提升最多的是智能坐便器,抽查合格率比2015年提升了22.4个百分点。
田世宏通报了首批国内外消费品安全标准比对分析情况。他指出,在儿童用品、服装纺织、家用电器等12个领域,面向2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、国际标准化组织、相关国际组织,比对了770余项技术法规和标准中的3800多项技术指标,比对发现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中近80%的指标与国外保持一致水平,也有部分指标技术水平高于国外。下一步,将建立消费品标准比对与报告制度,加快中国标准“走出去”,推动标准与科技协同,逐步推动国内外标准接轨。
会上还批准同意了浙江省玉环县等7个地方政府创建家具等7类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,通报了公开征集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消费品目录建议的相关情况,举行了《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》首发式。有关部委、地方政府、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就质量提升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、中国家电协会等协会和行业组织,海尔、华为、阿里巴巴、京东等企业的代表,全国政协委员、消费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。